Python入门学习教程:第 7 章 元组
itomcoil 2025-10-23 03:54 1 浏览
7.1 什么是元组?
元组(Tuple)是 Python 中另一种重要的有序集合,与列表类似,它也可以存储多个不同类型的元素。但元组与列表最大的区别在于:元组是不可变的(Immutable),即一旦创建,其元素就不能被修改、添加或删除。
元组就像一个 “密封的容器”,里面的元素在创建后就固定不变。这种特性使得元组在某些场景下比列表更安全、更高效,例如存储一组不希望被修改的数据(如坐标、日期等)。
7.2 元组的创建
元组使用圆括号(())来表示,元素之间用逗号(,)分隔。创建元组的基本语法如下:
元组名 = (元素1, 元素2, 元素3, ...)
示例:
# 存储整数的元组
numbers = (1, 2, 3, 4, 5)
# 存储字符串的元组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# 存储不同数据类型的元组
mixed = (10, "hello", 3.14, True)
# 空元组(不包含任何元素)
empty_tuple = ()
# 元组中包含元组(嵌套元组)
nested = ((1, 2), (3, 4), (5, 6))
# 单个元素的元组(必须在元素后加逗号,否则会被视为普通变量)
single_element = (5,)
print(type(single_element)) # 输出:<class 'tuple'>
# 不加括号的元组(Python允许省略括号,但不推荐,易混淆)
without_parentheses = 1, 2, 3
print(type(without_parentheses)) # 输出:<class 'tuple'>
注意:创建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元组时,必须在元素后面加上逗号(,),否则 Python 会将其视为该元素本身的数据类型,而不是元组。例如,(5)会被视为整数5,而(5,)才是元组。
7.3 访问元组元素
元组的元素访问方式与列表完全相同,可以通过正向索引或反向索引来访问元素。
7.3.1 正向索引
元组的正向索引从0开始,依次递增。
示例: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, "grape")
# 访问第一个元素(索引0)
print(fruits[0]) # 输出:apple
# 访问第三个元素(索引2)
print(fruits[2]) # 输出:orange
7.3.2 反向索引
元组的反向索引从-1开始,依次递减(-1表示最后一个元素,-2表示倒数第二个元素,以此类推)。
示例: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, "grape")
# 访问最后一个元素(反向索引-1)
print(fruits[-1]) # 输出:grape
# 访问倒数第三个元素(反向索引-3)
print(fruits[-3]) # 输出:banana
7.3.3 索引越界
与列表一样,如果使用的索引超出了元组的范围,会导致 “索引越界” 错误(IndexError)。
示例:
numbers = (1, 2, 3)
print(numbers[3]) # 会报错:IndexError: tuple index out of range
7.4 元组的切片
元组的切片操作与列表也完全相同,用于从元组中截取一部分元素,形成一个新的元组。切片的语法如下:
元组名[start:stop:step]
- start:起始索引(包含该索引对应的元素,可选,默认从 0 开始)。
- stop:结束索引(不包含该索引对应的元素,必须指定)。
- step:步长(可选,默认是 1,即每次取一个元素;步长为负数表示反向切片)。
示例:
numbers = (0, 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)
# 截取索引1到4的元素(包含1,不包含4)
print(numbers[1:4]) # 输出:(1, 2, 3)
# 截取从索引2开始到末尾的元素
print(numbers[2:]) # 输出:(2, 3, 4, 5, 6, 7, 8, 9)
# 步长为2,截取索引0到8的元素
print(numbers[0:8:2]) # 输出:(0, 2, 4, 6)
# 反向切片(步长为-1),从末尾到开头
print(numbers[::-1]) # 输出:(9, 8, 7, 6, 5, 4, 3, 2, 1, 0)
7.5 元组的不可变性
元组的不可变性是其最核心的特性,这意味着元组创建后,我们不能:
- 修改元组中的元素;
- 向元组中添加新元素;
- 从元组中删除元素。
示例:尝试修改元组元素会报错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fruits[1] = "pear" # 会报错:TypeError: 'tuple'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
示例:尝试添加元素会报错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fruits.append("grape") # 会报错:AttributeError: 'tuple'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'append'
示例:尝试删除元素会报错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del fruits[1] # 会报错:TypeError: 'tuple' object doesn't support item deletion
但需要注意的是:如果元组中包含可变元素(如列表),那么该可变元素内部的值是可以修改的。例如:
# 元组中包含列表(列表是可变的)
mixed_tuple = (1, 2, [3, 4, 5])
# 修改元组中的列表元素
mixed_tuple[2][0] = 100
print(mixed_tuple) # 输出:(1, 2, [100, 4, 5])
这种情况下,元组本身的结构(元素的数量和位置)没有改变,只是其中的可变元素内部发生了变化,这并不违反元组的不可变性。
7.6 元组的常用操作和方法
由于元组是不可变的,它的操作和方法比列表少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7.6.1 计算长度(len ())
len()函数用于获取元组中元素的个数。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)
print(len(fruits)) # 输出:3
7.6.2 元素计数(count ())
count()方法用于统计指定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。
numbers = (1, 2, 2, 3, 3, 3)
print(numbers.count(2)) # 输出:2(元素2出现了2次)
print(numbers.count(3)) # 输出:3(元素3出现了3次)
7.6.3 查找索引(index ())
index()方法用于查找指定元素在元组中第一次出现的索引(如果元素不存在,会报错)。
fruits = ("apple", "banana", "orange", "banana")
print(fruits.index("banana")) # 输出:1(第一个"banana"的索引是1)
print(fruits.index("orange")) # 输出:2
7.6.4 元组的拼接
可以使用加号(+)拼接两个元组,返回一个新的元组(原元组不会被修改)。
tuple1 = (1, 2, 3)
tuple2 = (4, 5, 6)
tuple3 = tuple1 + tuple2
print(tuple3) # 输出:(1, 2, 3, 4, 5, 6)
7.6.5 元组的重复
可以使用乘号(*)让元组中的元素重复指定的次数,返回一个新的元组。
tuple1 = ("a", "b")
tuple2 = tuple1 * 3
print(tuple2) # 输出:('a', 'b', 'a', 'b', 'a', 'b')
7.7 元组推导式
与列表推导式类似,Python 也支持元组推导式,但它返回的不是元组,而是一个生成器对象(Generator)。如果需要将其转换为元组,可以使用tuple()函数。
元组推导式的语法如下:
(表达式 for 变量 in 可迭代对象 if 条件表达式)
示例:
# 创建一个生成器对象
generator = (x** 2 for x in range(1, 6))
print(generator) # 输出:<generator object <genexpr> at 0x000001...>
# 将生成器转换为元组
squares = tuple(generator)
print(squares) # 输出:(1, 4, 9, 16, 25)
生成器对象的特点是按需生成元素,而不是一次性生成所有元素,这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可以节省内存。
7.8 元组与列表的区别
为了更好地理解元组,我们总结一下元组与列表的主要区别:
特性 | 元组(Tuple) | 列表(List) |
表示方式 | 使用圆括号(()) | 使用方括号([]) |
可变性 | 不可变(元素不能修改、添加、删除) | 可变(元素可以修改、添加、删除) |
适用场景 | 存储不希望被修改的数据,如配置信息、坐标等 | 存储需要动态修改的数据,如用户输入、中间结果等 |
方法数量 | 方法较少(如count()、index()) | 方法较多(如append()、insert()、remove()、sort()等) |
性能 | 性能较好(由于不可变,内存占用更少) | 性能稍差(由于可变,需要额外的内存管理) |
7.9 示例:元组的综合应用
使用元组存储学生的信息(姓名、年龄、成绩),并进行简单的处理。
# 定义学生信息元组(姓名、年龄、成绩)
student1 = ("张三", 18, 90)
student2 = ("李四", 19, 85)
student3 = ("王五", 17, 95)
# 存储所有学生信息的元组(元组中包含元组)
students = (student1, student2, student3)
# 遍历学生信息并打印
for student in students:
name, age, score = student # 元组解包(将元组中的元素分别赋值给变量)
print(f"姓名:{name},年龄:{age},成绩:{score}")
# 找出成绩最高的学生
max_score = 0
max_student = None
for student in students:
if student[2] > max_score:
max_score = student[2]
max_student = student
print(f"成绩最高的学生:{max_student[0]},成绩:{max_student[2]}")
运行结果:
姓名:张三,年龄:18,成绩:90
姓名:李四,年龄:19,成绩:85
姓名:王五,年龄:17,成绩:95
成绩最高的学生:王五,成绩:95
在上述代码中,我们使用了 “元组解包” 的技巧,将元组中的元素分别赋值给多个变量,使代码更简洁。
7.10 小结
本章我们学习了 Python 中的元组,包括元组的创建、元素访问、切片操作,重点理解了元组的不可变性,还学习了元组的常用操作和方法,以及元组与列表的区别。
元组的不可变性使其在存储固定数据时非常有用,它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,避免意外修改。在实际编程中,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元组还是列表:如果数据需要频繁修改,选择列表;如果数据固定不变,选择元组。
下一章,我们将学习 Python 中的字典,它是一种以键值对形式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。
相关推荐
-
- Python编程实现求解高次方程_python求次幂
-
#头条创作挑战赛#编程求解一元多次方程,一般情况下对于高次方程我们只求出近似解,较少的情况可以得到精确解。这里给出两种经典的方法,一种是牛顿迭代法,它是求解方程根的有效方法,通过若干次迭代(重复执行部分代码,每次使变量的当前值被计算出的新值...
-
2025-10-23 03:58 itomcoil
- python常用得内置函数解析——sorted()函数
-
接下来我们详细解析Python中非常重要的内置函数sorted()1.函数定义sorted()函数用于对任何可迭代对象进行排序,并返回一个新的排序后的列表。语法:sorted(iterabl...
- Python入门学习教程:第 6 章 列表
-
6.1什么是列表?在Python中,列表(List)是一种用于存储多个元素的有序集合,它是最常用的数据结构之一。列表中的元素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,如整数、字符串、浮点数,甚至可以是另一个列表。列...
- Python之函数进阶-函数加强(上)_python怎么用函数
-
一.递归函数递归是一种编程技术,其中函数调用自身以解决问题。递归函数需要有一个或多个终止条件,以防止无限递归。递归可以用于解决许多问题,例如排序、搜索、解析语法等。递归的优点是代码简洁、易于理解,并...
- Python内置函数range_python内置函数int的作用
-
range类型表示不可变的数字序列,通常用于在for循环中循环指定的次数。range(stop)range(start,stop[,step])range构造器的参数必须为整数(可以是内...
- python常用得内置函数解析——abs()函数
-
大家号这两天主要是几个常用得内置函数详解详细解析一下Python中非常常用的内置函数abs()。1.函数定义abs(x)是Python的一个内置函数,用于返回一个数的绝对值。参数:x...
- 如何在Python中获取数字的绝对值?
-
Python有两种获取数字绝对值的方法:内置abs()函数返回绝对值。math.fabs()函数还返回浮点绝对值。abs()函数获取绝对值内置abs()函数返回绝对值,要使用该函数,只需直接调用:a...
- 贪心算法变种及Python模板_贪心算法几个经典例子python
-
贪心算法是一种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当前状态下最优的选择,从而希望导致结果是全局最优的算法策略。以下是贪心算法的主要变种、对应的模板和解决的问题特点。1.区间调度问题问题特点需要从一组区间中选择最大数...
- Python倒车请注意!负步长range的10个高能用法,让代码效率翻倍
-
你是否曾遇到过需要倒着处理数据的情况?面对时间序列、日志文件或者矩阵操作,传统的遍历方式往往捉襟见肘。今天我们就来揭秘Python中那个被低估的功能——range的负步长操作,让你的代码优雅反转!一、...
- Python中while循环详解_python怎么while循环
-
Python中的`while`循环是一种基于条件判断的重复执行结构,适用于不确定循环次数但明确终止条件的场景。以下是详细解析:---###一、基本语法```pythonwhile条件表达式:循环体...
- 简单的python-核心篇-面向对象编程
-
在Python中,类本身也是对象,这被称为"元类"。这种设计让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。classMyClass:"""一个简单的...
- 简单的python-python3中的不变的元组
-
golang中没有内置的元组类型,但是多值返回的处理结果模拟了元组的味道。因此,在golang中"元组”只是一个将多个值(可能是同类型的,也可能是不同类型的)绑定在一起的一种便利方法,通常,也...
- python中必须掌握的20个核心函数——sorted()函数
-
sorted()是Python的内置函数,用于对可迭代对象进行排序,返回一个新的排序后的列表,不修改原始对象。一、sorted()的基本用法1.1方法签名sorted(iterable,*,ke...
- 12 个 Python 高级技巧,让你的代码瞬间清晰、高效
-
在日常的编程工作中,我们常常追求代码的精简、优雅和高效。你可能已经熟练掌握了列表推导式(listcomprehensions)、f-string和枚举(enumerate)等常用技巧,但有时仍会觉...
- Python的10个进阶技巧:写出更快、更省内存、更优雅的代码
-
在Python的世界里,我们总是在追求效率和可读性的完美平衡。你不需要一个数百行的新框架来让你的代码变得优雅而快速。事实上,真正能带来巨大提升的,往往是那些看似微小、却拥有高杠杆作用的技巧。这些技巧能...
- 一周热门
- 最近发表
- 标签列表
-
- ps图案在哪里 (33)
- super().__init__ (33)
- python 获取日期 (34)
- 0xa (36)
- super().__init__()详解 (33)
- python安装包在哪里找 (33)
- linux查看python版本信息 (35)
- python怎么改成中文 (35)
- php文件怎么在浏览器运行 (33)
- eval在python中的意思 (33)
- python安装opencv库 (35)
- python div (34)
- sticky css (33)
- python中random.randint()函数 (34)
- python去掉字符串中的指定字符 (33)
- python入门经典100题 (34)
- anaconda安装路径 (34)
- yield和return的区别 (33)
- 1到10的阶乘之和是多少 (35)
- python安装sklearn库 (33)
- dom和bom区别 (33)
- js 替换指定位置的字符 (33)
- python判断元素是否存在 (33)
- sorted key (33)
- shutil.copy() (3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