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强调的还是计算,在学习一次函数时,往往用待定系数法来求k,b,此时要用到二元一次方程来列式,再解出k和b,当其中一个解出来后,另外一个就要用到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,但是,这地方确实是一小部分学生的难点,看着很简单的知识,就是因为初一的知识不扎实,影响了一次函数,比如解到最后6x=3,-k=4,-2分之3x=3 等等,如果单独出这类型的题目,学生会比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好一些,就怕在做一次函数时,或者做综合题时遇到,有些学生就不知道得什么了,也就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没弄清楚,数字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模糊,等式的性质不清晰,这里有很多方法,哪怕会一种也行,只要把未知数系数变成1即可,但是个别孩子不知道6x之间6和 x是什么关系,不知道是相乘的关系,他会和6+x混淆,还比如,2=-k,下图的学生就等于-2分之1,不知道-1和k之间是什么关系,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乘以-1或除以-1或者两边同时变成相反数也可以,这种简单的问题可能家长不会想到还出问题,但是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却是个大问题。特别带有负数和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,最容易出错。当一次函数没做对时,顺藤摸瓜往前看,大多数错误都是错在初一知识这里的。所以家长要多出不同类型的题目来做,反复出易错的类型,分数,负分数,字母在左或者字母在右,-1当系数等等,过一段时间再出一些来做,或者出一次函数题目的计算题目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,否则知识漏洞越来越多,关键是学生自己不认为这是很大问题,大多数计算不好的学生认为自己计算还可以。
学习一次函数时,还经常遇到不等式来做,比如y=-x-2,求y>3时求x取值范围,那么就要用到不等式解法,如果初一不等式解法不过关,那么在这里也经常会出错,特别是x系数为负数时,不等号的方向要变符号时,很多学生就忘记了,还有y=-4x-5时,如果问当-1<x<3时,y的取值范围,那么要用到不等式组,再结合函数图像就非常清晰了。
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,是说当上数学课时,我笔掉地上了,捡笔那功夫没听见数学老师讲的课,后面就跟不上了。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,但是说明数学知识是连贯性特别强的,如果有一部分没学好,后面很难学好,有的学生说初三下学期才努力学习考的也不错的,那他前面的基础应该是不错的。
老师没有那么长时间关注某一个学生哪一个知识点有问题,或者说知道了也不可能给每一个学生补前面很久远的知识,有的学生上初中后,会发现小学除法商中间带0或者末尾带0还不熟呢!知识要一点一点积累,就像吃饭,要一口一口的吃。
计算是数学的命根子,万万不能忽视。